2023 年1 月10 日1505 时,台州籍油船 H 轮空载由天津港驶往青岛董家口港途中,在黄海中部海域发生爆炸事故,造成 2 名船员失踪,货舱及部分甲板设备损毁,构成一般等级水上交通事故。
H 轮自船首至船尾依次为 1 号舱、2 号舱、3 号舱、4 号舱、 5 号舱以及 slop 舱(污油舱),每一舱分成左、右舱。该轮总布置图见图 1、图 2。
根据事发后的现场照片及获救船员的陈述,本次事故爆炸点位于该轮 4 号舱和 5 号舱,爆炸导致两舱损毁严重。爆炸发生后的船体呈中拱状态,现场情况见图 4、图 5。
H 轮通常载运燃料油、沥青溶液等货物,该轮未配备惰气系统。2023 年 1 月 9 日,该轮在天津港卸载沥青溶液完毕后空载离港。H 轮事发前一航次所载沥青溶液为高度易燃液体,该货物 MSDS 显示其蒸汽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高热、 明火等可起火爆炸,其理化性质如下:
据此,调查组认定,H 轮货舱残存的沥青溶液挥发的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形成了爆炸浓度范围内的爆炸性混合气体, 该混合气体系本次事故的爆炸物。
根据 H 轮船员陈述,该轮正常卸货后,一般需要开启货舱盖或者观察孔,让油气跑掉。事发航次货舱盖的螺栓没有上紧,观察孔是开启的。
事发后 H 轮因遭遇寒潮大风而沉没,随后其船舶所有人协调有资质的机构对该轮进行了水下探摸作业,根据水下探摸报告,该轮污油水舱的 2 个货舱盖均处于开启状态。1 号、2 号、 3 号左右舱中,1 号舱(左)、2 号舱(左)的货舱盖处于关闭 状态,但盖上的观察孔处于开启状态,其余各舱货舱盖均处于开启状态。其中 1 号舱(左)、2 号舱(左)、1 号舱(右)货舱盖状态的照片见图 6-图
H 轮残骸打捞出水时的照片(见图 9)显示 1 号舱(左)、 2 号舱(左)舱盖处于开启状态。由于 4 号舱、5 号舱在爆炸中损毁严重,故无法在事后观察其货舱盖、观察孔的状态。
综合船员陈述及水下探摸结果,本报告认定事发时 H 轮部分货舱盖处于开启状态,部分货舱盖处于关闭状态但其螺栓没有上紧且其上的观察孔处于开启状态,此情形导致该轮货舱内爆炸性混合气体与与外界空气连通。
根据该轮事故报告书和船员的事实陈述,经综合分析,事故经过如下:
2023 年 1 月 8 日 0830 时,H 轮靠泊天津临港 9 号泊位,卸载沥青溶液 10070 吨。
1 月 9 日 0330 时,由天津港驶出,空载驶往董家口港,计划装载沥青溶液后驶往黄骅港。
1 月 10 日 1200 时许,二副在驾驶室看到甲板上没有人开展作业,之后值班期间二副和值班水手就重点关注了船舶航行过程中的周围海面情况,没再关注甲板情况。
1500 时许,大副抵达驾驶室,二副与大副完成交接班后离开驾驶室。
1505 时,H 轮在 35°22′.5N/120°47′.8E 处(概位)发生爆炸。当时航向 268°,航速 12.4 节。爆炸发生时发出“嘭”的一声巨响,船舶强烈震动,大副被爆炸产生的气流推倒在地,爬起来后发现 H 轮产生了较大的尾倾,驾驶室外被黑烟笼罩。船长听到爆炸声后,立即赶到驾驶台,马上用 VHF12、08 频道呼叫董家口 VTS 和青岛 VTS,因该轮离岸距离较远的原因未叫通。刚呼叫完就传来第二声爆炸,第二声比第一声小一些,震动强度也略小。随后船长指令大副释放救生艇筏,通知全体船员去艇甲板集合。集合完毕后清点人数,发现少了 2 人。由于左舷烟雾较大,担心再次爆炸,故先后释放右舷救生筏、救生艇,救生筏扶正后,救生艇也入水,此时又发生一次爆炸(强度比前两次弱),船长命令船员赶紧登上救生艇筏。等候失联船员约 15 分钟后,为避免 H 轮沉没殃及救生艇筏,船长指令驶往附近的一艘商船“正德 009”轮,随后被其救起。2200 时许,15 名船员由“正德 009”轮安全转移到“北海救 115”轮上。
由于爆炸发生后现场形势紧迫,H 轮船员撤离前,未能将航海日志、轮机日志等文书资料以及个人物品带下船。1 月 14 日 1700 时许,H 轮残骸因遭遇寒潮大风(阵风 10 级)在青岛市灵山岛东南约 8.5 海里处沉没,未发生溢油等次生灾害,该轮航海日志等有关资料随船灭失。
本起事故导致 H 轮 2 名船员(吕**、任**)失踪,4 号舱与 5 号舱之间的船体发生开裂,两舱严重损毁,其他舱室及部分甲板设备不同程度受损。
船员帮 帮船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