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7时54分,河北廊坊三河市燕郊一炸鸡店发生疑似燃气泄漏引发的爆燃事故,应急、消防、卫健等有关部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全力救援处置。截至目前,事故已造成2人死亡,26人受伤。
燃气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每一场事故的背后,都有心存侥幸的安全“盲点”,事故带来的惨痛教训时刻警醒着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落实安全管理措施,防患于未然。
案例1 散货船厨房液化气泄漏引发火灾,船上3人全部遇难
事故概况:
2016年7月2日,散货船“海**”轮在某水域等候靠泊码头装载黄砂。
约2110时,该轮主甲板层船尾厨房处起火,并发出一声爆炸声响,在靠近船尾生活区有烟熏,十多分钟后火势迅速扩大并蔓延至机舱。
事故造成主甲板层船员舱室、驾驶室及电航仪器等严重烧毁,机舱主、辅机等机器设备及其线路烧毁,3名在船人员全部死亡。
案例解析:
经相关部门检测分析,厨房间液化石油气发生泄漏的可能原因是:①液化气罐未按规定年检维修,泄漏的气罐继续使用。②使用的减压阀为不合格产品,减压阀前端头与液化气罐连接密封的橡胶垫圈发生泄漏。
案例2
干货船大厨在厨房炉灶明火存在的情况下回房间,厨房着火致船上2人死亡
事故概况:
2019年4月1日约0530时,在长江口某锚地水域锚泊的“盛**”轮大厨进入厨房间,将前一晚发好的发糕放在灶头上用大火蒸,随后到冰库里取咸菜。回到厨房放好咸菜后,观察灶头火势稳定。
约0555时,大厨回二层的房间刷牙洗脸。
约0600时,大厨在二层房间内闻到有异常烟味,立即出门查看,发现大量黑色浓烟从一层甲板飘出。大厨拟进入厨房查看,但由于浓烟无法进入。
随后,“盛**”轮大副多次发布全船广播,告知船员船舶失火,船长组织灭火。
案例解析:
经调查,该轮火灾是由于厨房间燃油灶头油嘴供应柴油不均衡产生爆燃,引燃灶头附近的排烟管表面油垢,接着引燃墙面的油漆油垢混合涂层等易燃物,随后引发大面积的表面过火燃烧,形成浓烟蔓延至二层以上的生活区。
在内河船舶中,船员朋友普遍习惯使用液化石油气罐及液化石油气灶为船员提供伙食服务,相应的法规对船上安全使用液化气罐也有相关的检验要求。
根据《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19)》第5篇:
3.2.8.4 厨房内设液化石油气炉灶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液化石油气的燃具、钢瓶、角阀及减压阀等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2)贮存的液化石油气量应仅供生活用量的需要,不得超额贮存(最多可设1个备用气瓶),且气瓶应存放于开敞甲板或开口仅朝向开敞甲板的通风良好的处所。当气瓶存放于厨房时,其与炉灶的最小水平间距应不少于2m;
(3)厨房应位于主甲板以上,其内不应设有通往位于其下方舱室的开口及梯道;
(4)厨房应设有通向开敞甲板的门、窗,且应向外开启。并应能保证厨房舱室内其上部和下部空间有可流通的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
(5)液化石油气燃具应可靠地固定在设计位置上,且应有防止移动的措施;
(6)液化石油气钢瓶应垂直地放置,应有牢靠的固定装置,固紧的瓶箍应能方便、快速的脱开,钢瓶底部应有防撞击的木质垫料;
(7)液化石油气钢质管系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燃具、阀件、检测仪表等与管路以及阀的连接可用螺纹连接,其结合处应装有耐油密封圈或涂以粘合剂,以保证气密。橡胶软管与减压阀、燃具或钢管连接之处,应用金属管箍夹紧,管箍间的连接应可靠,拆装方便,并保证气密;
(8)液化石油气管系进行强度和密性试验的试验压力应符合表3.2.8.4(8)的规定。
在海事执法人员现场检查中,通常发现灭火器未按防火布置要求放置在厨房内、燃具连接的软管老化、厨房应设有通向开敞甲板的门窗未向外开启、液化石油气钢瓶无牢靠的固定装置、钢瓶底部无防撞击的木质垫料等缺陷居多。
1. 在购买使用液化石油气设备时,要选择有生产合格证、确保符合国家液化气使用标准的合格产品。
2. 航运公司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根据法规要求加强对管理人员、船员的日常培训和监督,提高从业人员对不安全因素及潜在风险的警觉。定期组织开展船舶用气安全自查自纠工作,确保船舶用气安全。
3. 船员应定期检查燃气软管是否松动或漏气,可将肥皂水涂抹在胶管接口处,如出现连续气泡,则说明有燃气泄漏。如有安装、更换软管的需求,应预约专业人员上门服务。
4. 船舶厨房在使用设备期间要始终有人值守,避免因燃气泄漏引发事故,即便发生险情也能在第一时间开展应急处置。
5. 切实做好船舶消防设备维护保养,不得随意关闭火灾报警系统,不得私接电线,避免因电气线路故障引发火灾。
6. 严格按照演练计划及应变部署要求开展消防、救生应急演练,确保在应急处置时临危不乱,应急行动有条不紊。
船员帮 帮船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