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晚间,一则看似“普通”的资本市场公告,再次撩动了整个造船行业的神经。广东松发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其“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事项获得中国证监会注册批复,标志着恒力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借壳上市迈出关键一步。
根据公告,松发股份拟以重大资产置换和发行股份方式,收购苏州中坤投资、苏州恒能供应链、恒能投资(大连)及自然人陈建华合计持有的恒力重工100%股权,并同步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定向增发,募集不超过40亿元配套资金。
中国证监会已正式出具批复(证监许可〔2025〕1032号),同意松发股份向交易各方发行总计约7.38亿股股份以支付收购价款,同时同意其发行股份募资事宜。该批复自下发之日起12个月内有效。 交易完成后,中坤投资、恒能投资、苏州恒能及陈建华将分别持有上市公司39.86%、15.24%、15.24%和15.24%股份,合计持股比例高达89.93%。此外,恒力集团将持有4.34%股份。至此,恒力重工将成为松发股份的全资子公司,松发股份也将完成战略性转型,全面退出日用陶瓷业务,转型为一家以船舶及高端装备制造为核心的新兴企业。 松发股份为何愿意彻底抛弃主营陶瓷业务,全面转型造船?答案其实写在其近年来的财报中。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连续下滑,净利润持续为负,并在今年4月29日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已经濒临资本市场淘汰边缘。 选择造船,不仅是“保壳”之举,更是一次“产业换骨”的豪赌。而这个赌注,从宏观视角来看,却极具战略价值。
此次交易采用资产置换+发行股份购买差额的方式进行。松发股份拟将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全部资产和经营性负债作价5.13亿元,与中坤投资所持恒力重工50%股权的等值部分进行置换。同时,松发股份拟以10.16元/股的价格发行股份,购买剩余资产,交易差额作价74.93亿元。 与此同时,松发股份还将发行股份募集不超过40亿元的配套资金,主要用于恒力造船(大连)有限公司绿色高端装备制造项目、恒力重工国际化船舶研发设计中心项目(一期)等。 恒力重工的前身STX大连曾是中国最大的外资船厂,拥有中国北方最大的单体船厂。2022年7月,恒力集团积极响应国务院关于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跨行业挺进高端临海装备制造业,专门成立恒力重工集团,竞拍收购闲置十年之久的原STX(大连)资产。从当年9月完成资产交割起,25天装备制造板块投产,52天精密铸造板块投产,150天园区面貌焕然一新,迎来正式运营。2024年4月18日,恒力重工建造的首艘船舶成功交付。
根据交易草案,2024年三季度,恒力重工已实现净利润1.34亿元,资产总额127.77亿元.评估机构预测,恒力重工在2025年、2026年、2027年三年内,净利润将分别达到11.27亿元、16.41亿元和20.63亿元。为此,交易对方已签署《业绩补偿协议》,承诺三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48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并覆盖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计划的股份支付费用。 业内人士指出,恒力重工借助松发股份“壳资源”成功登陆A股后,将打开直接融资通道,获得更加充裕的发展资金。其通过上市平台,不仅有助于提升市场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也有利于吸引人才、增强团队凝聚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同时,借助资本市场激励机制,恒力重工将加快高性能船舶的技术创新与工艺升级,助推中国造船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助力我国从“造船大国”迈向“造船强国”。
船员帮 帮船员